原标题:多重利好刺激,A股迎来反弹
来源:财经杂志
文 |《财经》研究员 黄慧玲 记者 张欣培
编辑 | 杨秀红
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社融数据改善、汇率反弹以及活跃资本市场各项举措的多重提振下,9月11日A股呈现出价量齐升的积极态势。
9月11日,A股超3700只个股上涨,上证指数上涨0.84%,报收3142.78点,医药生物板块表现亮眼。
多家受访机构认为,宏观数据的改善,说明上半年一系列的宏观政策支持已经开始产生正面效果,为A股的复苏奠定了强劲的推动力。
政府对于扭转实体经济、股市悲观预期的态度比较明确,后续政策可能会不断超预期发力。
随着海外不确定因素对A股的影响逐渐减弱,可对A股后续的走势更乐观一些。
亦有机构表示,考虑到今年后续仍存在的存款利率进一步调降的预期,指数权重对场外资金的配置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若外资流速出现减缓,那么被市场忽视的内资现金流改善可能将成为驱动A股反弹的主力。
超3700只个股上涨
9月11日,上证指数低开后转跌,不过很快飘红,随后一路震荡上行。
午后,上证指数涨幅扩大,开盘两分钟之内,涨幅就从0.58%上涨至1.11%。
截至收盘,涨幅有所收窄。
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84%,报收3142.78点。
深证成指上涨0.98%,报收10382.38点。
科创50与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67%与0.65%。
沪深两市逾3700只个股上涨,累计成交8412亿元。
北向资金表现也颇为活跃。
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统计,当日,北向资金净流入42.92亿元。
其中,沪股通净流入22.95亿元,深股通净流入19.97亿元。
具体板块方面,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表现最为亮眼的为医药生物。
9月11日,该板块上涨2.62%。
其相关的概念指数仿制药、医疗器械、创新药、血液制品、医药物资出口等涨幅都超过了3%。
其中,仿制药概念上涨4.08%,医疗器械为3.57%,创新药为3.36%,减肥药上涨幅度也达到了3.13%。
德邦证券分析师陈铁林在报告中称,目前医药行业学术活动正陆续恢复,医药指数有望企稳。
经过一个月的影响,企业和行业对反腐影响正逐步看清,不确定性正在减少,对医药行业或可逐渐乐观起来。
汽车和传媒紧随其后,分别上涨2.18%和2.15%。
通信板块亦表现不错,上涨2.08%。
概念板块方面,万得光模块涨幅达到了5.97%,该概念下的16只成分股全面飘红,光库科技、铭普光磁涨停。
BC电池(背接触电池)涨幅以4.21%的涨幅位列第二,旗下的11只成分股全部上涨,广信材料、永和智控涨停。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中,只有四个板块出现下滑。
当日,国防军工出现1.02%的下跌,房地产与建筑材料分别下跌0.62%与0.39%,轻工制造跌幅为0.14%。
利好频传提振市场信心
消息面上,近期利好频传。
首先是最新公布的8月CPI和社融数据出现改善带来的直接提振。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316亿元。
此外,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6.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CPI同比上涨0.1%、前值-0.3%;环比上涨0.3%、前值0.2%。
8月中国PPI(生产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1.4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
“8月CPI同比转正,一方面是受肉蛋价格走高的影响;另外,暑期出游带动服务消费修复加快,非食品价格走高,也是推动CPI回升的原因之一。
在国内经济持续修复的背景下,随着国内需求的稳步修复,CPI同比有望逐步回升。”
博时基金分析,前期在经济修复速度有所放缓的情况下,政策利好不断,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8月的经济金融数据走势向好,显示出中国经济基本面整体在持续修复。
汇率方面,9月11日盘中人民币汇率迎来反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连续收复7.33、7.32、7.31关口,日内涨幅一度扩大至逾500点。
中欧基金分析,随着美联储加息近尾声,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阶段性承压,但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
此外,活跃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也在落地中,涉及投资端、交易端、融资端等。
多家券商相继发布公告称,9月11日起,融资保证金比例由此前的100%调降至80%。
博时基金认为,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将有助于吸引高风险偏好资金入场,有望带来更多融资增量资金,有助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有力释放保险资金投资空间,明确延长考核周期,引导保险公司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券商估算,新规可为保险资金的股票投资空间释放2000亿元。
“保险行业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有所调降,两融保证金比例也有所降低,有望为股票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奶酪基金董事长、基金经理庄宏东告诉《财经》。
富荣基金基金经理李延峥认为,政府对于扭转实体经济、股市悲观预期的态度比较明确,后续政策可能会不断超预期发力。
同时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小幅回升至49.7%,随着政策的不断加码,后续PMI逐步向上的确定性在持续增加。
有机构人士认为,中国经济上行的拐点信号已经显现。
“在经历了接近两年的上下震荡后,今天(9月11日)市场的上涨和以往的都不一样,因为‘中国新质生产力’时代正式开始。”
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认为,中国新质生产力需要一个更为健全强大的资本市场为其保驾护航,这意味着短期中国股市在国家宏观愿力的推动下正式跨入“股汇上行攻坚战”时代。
“长期来看,中国股市将在注册制的持续推动下带领更多中国优秀的新质生产力企业崛起,这是一个起承而上的根本性逻辑转变。”
后市走向如何?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修复,可对A股后续的走势更乐观一些。
随着海外不确定因素对A股的影响逐渐减弱,A股后续表现更多还是由国内因素决定。
在经济基本面向好、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A股中长期向好的走势不变,当前仍是相对较好的配置时点。”
博时基金称。
永赢基金认为,当前主要风险点仍集中在北向资金。
与历史上北向资金大幅流出对比显示,本轮北向资金流出规模已接近历史高点,但流出的持续时间仍未到平均水平。
政策底基本确立,顺周期、部分周期板块可以考虑作为博弈经济企稳预期的抓手,至少在看到9月-10月地产数据实质性改善前,复苏预期均有望持续,兑现及风险点在于数据实际情况。
“考虑到今年后续仍存在的存款利率进一步调降的预期(尤其考虑到银行的低净息差和5年期LPR进一步调降的需求),指数权重对场外资金的配置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若外资流速出现减缓,那么被市场忽视的内资现金流改善可能将成为驱动A股反弹的主力。”
中欧基金称。
中欧基金认为,若后续市场风险偏好改善,那么机构投资者低配且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行业弹性显著更强。
“关注以下三类行业:第一类为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对经济复苏高度敏感、且具备高现金价值的周期行业,这些公司同时在利率走低的背景下更受欢迎;第二类是估值在大幅调整后已具备更高安全边际的新能源和医药等行业,以及市场整体调整后更具性价比的细分复苏行业,如基本面改善的近距离接触型行业,包括服务消费、出行和保险等;第三类为开始表现出上行拐点特征的周期行业,如半导体和电子板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