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复盘合资兴衰,展望自主崛起
来源:未来智库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海证券,薛玉虎、王琭)
合资车企历经40年发展,正在走向衰落
合资车企顺应时代背景,发展至今,由盛转衰
合资车企发展至今近四十年:第一个十年(1984-1993),探索引进整车制造技术的可行方式,跨国公司与中 方合作相互适应;第二&第三个十年(1994-2013) ,以《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为标志,合资车企集中成立, 进入快速扩张阶段;第四个十年(2015-至今),随自主品牌逐渐成熟、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合资品牌的产品 竞争力逐渐被削弱,销量呈现下滑趋势。
自2015年,中国市场法-韩-美-德-日系合资车企销量先后衰退
合资车企在经济增长和政策扶持双驱动下,2009-2014年发展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合资车企之间呈现明显的销 量梯度,日系车和德系车处于第一竞争梯队,美系和韩系处于第二竞争梯队,法系处于第三竞争梯队。
随中国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合资车企销量开始出现衰退趋势,且衰退过程存在次序性。
销量最先衰退的是 法系车,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销量逐步下滑;其次是韩系车,起亚、现代销量在2016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迅速 下滑;第三是美系车,从2 0 1 8年开始销量大幅下降;最后是处于第一梯队的德系和日系 ,二者销量分别从 2019/2021年起相继出现负增长。
合资车系依次衰退的过程伴随着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增长
2009年至今,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两次明显提升:第一次发生在2014-2017年,份额由38%增长至44%,这 期间,最先衰退的合资车企为法系和韩系;第二次发生在2020-2022年,份额由39%增长至50%,这期间, 处于合资第一竞争梯队的德系和日系份额出现明显下滑。
合资车企波动较大的是处于第一梯队的德系和日系。
德系车2010-2019年市场份额从14%增至24%;日系车 2016年开始停止短暂份额下滑,2020年逐步回升至23%。
2021年,两者随自主品牌份额增加而出现下滑。
合资车企品牌产品分布特点明确,传统自主自下而上逐个超越
各合资品牌的车型重心存在明确差异。
B级及以上多以德系、日系、美系合资品牌为主;A级及以下则以韩系、 法系及德系、日系、美系合资低端品牌为主。
自主品牌以A0级和A级车为切入点,造型、工艺升级后,以其性 价比优势冲击同级/低一级合资产品;技术及智能化升级后,以高价值产品体验优势冲击合资产品。
韩系品牌定位中低端,热销产品同样集中在性价比紧凑级车型
韩系合资的代表品牌为现代和起亚,热销车型入门售价在15万元以下。
相比于中高端家用车市场,入门级市场 进入壁垒更低,各品牌均有布局,竞争更加激烈。
韩系合资销量衰退时间仅晚于法系。
2017年,韩系两大合资品牌(现代+起亚)销量大幅下滑,合计同比下降 35.8%。
智电变革+品牌向上,自主打破合资竞争壁垒
合资品牌所处竞争段位以价值和价格分化,自下而上依次衰退
各合资品牌根据竞争力进行梯度划分:一二线豪华合资品牌具备高阶竞争力,依据价值影响力高低而处于不同 层级;主流合资品牌具备中低阶竞争力,依据不同特性而处于不同层级。
传统自主品牌最初以最低阶竞争力为 切入点,造型、工艺升级后,以其性价比优势冲击同级合资产品;以智能电动技术为主导的自主车企则直接以 高阶竞争力为切入点,凭借出色的价值体验同合资品牌竞争。
法系品牌兴衰:过于个性的设计是衰退起点
法系最先衰退,原因之一在于没能满足处于第二层级的基础造型审美竞争力,在设计中过于追求个性化。
中国 消费者对于汽车内饰设计的需求虽多种多样,但功能性和便捷性通常优先于纯粹的美学设计。
过于前瞻和个性 化的设计在实际使用中牺牲了必要的功能性,如后座头枕一体化,虽然在视觉上讲究对称,但一体式头枕牺牲 了高低可调舒适性功能。
内饰造型上的过度创新挑战用户传统的驾驶习惯。
东风雪铁龙世嘉将仪表盘放置于车辆正中间,固定方向盘中 间车标部位,仅可转动环形握把,这种设计挑战了当时中国用户的驾驶习惯,并未受到消费者青睐。
法系品牌兴衰:错失消费者偏好的产品类型布局
法系两大合资品牌错失在城市SUV的产品布局。
2010-2017年是国内SUV市场的爆发期,按车身形式划分,份 额从12%提升至42%。
在此阶段,只有东风标致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少量定价偏高的SUV车型,东风雪铁龙则缺 少SUV产品布局。
标致的主销SUV车型定价偏高,入门价格在15万元以上。
同时期,主流自主品牌SUV入门价均在12万元以下, 且产品线丰富。
而法系品牌未能及时捕捉中国用户对车身形式的偏好,导致消费者转向其他品牌,寻求更具性 价比的产品。
韩、美系品牌随造型特色而兴,韩系时尚,美系沉稳
韩系以起亚K5和伊兰特为代表,造型特色鲜明,时尚动感,受到年轻用户青睐。
2010年,起亚推出第三代 Optima(2011款K5),开始应用“虎啸式”前脸设计语言;现代推出第五代伊兰特(2011款朗动),基于现 代造型美学“流体雕塑”而研发。
美系车一贯以线条硬朗、肌肉感著称,整体造型沉稳厚重,风格独特。
第五代别克Regal(2011款国产君威) 车身姿态大气浑圆,内饰宽厚扎实;2009年国内上市的紧凑级轿车科鲁兹,在保留肌肉感的同时,增加运动时 尚元素,一跃成为国内紧凑级轿车销量第四。
日系、德系以先进的车身架构实现多维度领先
先进的车身架构体系实现零部件通用化,提升整车研发、生产效率。
以日、德系为代表的品牌凭借其先进的整 车 平 台 架 构 , 在 降 本 的 同 时 提 升 车 辆 的 性 能 , 如大众 PQ/MQB 平 台 、 丰 田 TNGA 架 构 、 本 田 Honda Architecture等。
日、德系品牌在同一架构基础上打造丰富产品矩阵,大幅提升利润空间。
以丰田TNGA架构为例,自2017年登 陆中国市场以来,已打造一系列平台车型,从入门产品至高端旗舰,全面覆盖的产品矩阵广受好评。
TNGA构架 产品的驾驶性、安全性、动力性表现优异,同时使开发资源减少约20%。
燃油时代合资品牌深入人心,新能源时代自主品牌先入为主
合资品牌销量的走势与其品牌力密切相关:1)燃油车时代“合资先发,自主后发”,合资品牌先入为主;2) 智能电动时代“自主先发,合资后发”,自主品牌率先占领用户心智。
合资品牌始于80年代,为早起的中国乘 用车市场带来了国际高水平的燃油车产品,品牌力迅速提升,用户不断积累,销量快速增长。
然而在智能电动 时代,自主品牌掌握先发优势,智能电动技术领先,量产落地进度更快,换代周期更短,合资品牌在燃油时代 积累的领先优势被快速削弱。
在选购新能源汽车产品时,消费者优先考虑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凭借智能电动突破高阶竞争力层级
比亚迪全面转型新能源,品牌矩阵高端向上
比亚迪率先完成新能源彻底转型,BYD品牌产品体系收敛为王朝网+海洋网,集中布局纯电和插混。
价格带覆盖 8-35万,在经济家用细分市场销量领先。
公司品牌 矩阵 有序扩张 ,腾 势+仰望 高端 向上 。
腾 势品 牌定位 30万 元 以上市场 ,根 据腾势汽 车官 方微博 , 2023H1腾势D9连续成为30万以上高端MPV销量第一。
仰望品牌定位高端旗舰,冲击百万豪华市场。
长安自主品牌提供多元性价比产品,推出阿维塔完善高端布局
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车型主要集中于20万以下价格段,新能源汽车动力形式多样。
动力形式共有增程式、纯电动、 插混和氢能源四种动力形式,其中增程式中型轿车竞品较少,纯电版本与同级竞品相比,存在性价比优势;长 安深蓝SL03推出国内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轿车。
2023年7月发布全新电动序列-启源,持续丰富新能源产品 线。
长安汽车联合-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阿维塔。
截至2023年4月5日,首款产品阿维塔 11上市半年累计交付突破6000台。
长城汽车五大的品牌布局主打品类多样性
五大核心品牌聚焦不同品类,产品矩阵丰富。
哈弗定位10~18万元的SUV、魏牌定位15~30万元的中高端SUV、 欧拉定位5~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坦克定位20~40万的城市越野、沙龙定位40-80万的豪华纯电机甲风产品。
吉利采取多品牌布局,原有品牌积极转型,新兴品牌高端向上
吉利自主品牌矩阵丰富,车型涵盖低、中、高端,价格覆盖4-50万元。
吉利主品牌转型新能源产品价格在20万 以下,2023年开创银河系列,定位中高端新能源车;领克定位中高端,在燃油基础上推出混动产品;极氪定位 高端智能纯电品牌,基于浩瀚纯电平台全新打造;与百度携手打造高阶智能汽车品牌集度。
通过收购提升自身关键技术。
2010年收购沃尔沃,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CMA架构助力领克热销;2022年收购 魅族,在车机系统等领域进行合作。
上汽星云、珠峰、星河三大整车技术底座布局新能源转型
星云纯电专属平台:多梯度可扩展升级。
覆盖A-D级,轿车、SUV、MPV多种车型,拥有多种梯度,包括电池 梯度、电驱梯度、智能梯度。
满足不同定位的汽车的制造需求。
珠峰机电一体化架构聚焦电驱化和智能网联。
珠峰架构采用包含中央计算平台和区域集成控制的新一代电子电 气架构,全面赋能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智能车控,并支持车机系统、智能驾驶、车辆控制等全模 块的不断升级进化。
上汽星河平台是氢能源专属架构。
电堆作为能量源布置在前舱,配以高效冷却模块,大幅提升了冷却效率;后 轴以一台高性能电机作为车辆驱动模块,超高放电倍率电池作为储能模块。
广汽自研高性能三电系统,深度布局电池研发
广汽自主研发高性能GMC混动系统。
2.0ATK发动机最高热效率42.1%,提供更强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
GMC 电机耦合系统首创集成式双电机多档DHT,实现多档多模式驱动和大扭矩输出。
GMC混动系统采用全速域全场 域智能能量管理策略,从实际使用场景出发,调整工作模式和能量流分配状态,带来更节油、平顺的驾驶体验。
高端纯电平台AEP3.0具备超跑级电驱技术和赛道级后驱驾控,率先量产搭载于昊铂系列。
采用X-PIN扁线技术 和智能多模换挡,最高速度可达300公里每小时,单电机零百加速4.9s,多电机零百加速1.s。
AICS智能底盘系 统可以根据轮速、转角等参数进行扭矩、制动、悬架等动态匹配控制,操控性更好。
华为赋能赛力斯,打造智能新品牌,聚焦中高端智能SUV
华为智选赋能问界智能化,打造全新商务合作模式,华为深度参与整车的研发设计、渠道销售等环节。
问界M5 首次搭载HarmonyOS智能座舱,2023年4月,正式上市智驾版,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产品矩阵聚焦中型、中大型SUV,定位中高端汽车,覆盖价格带24-38万元。
主要车型有问界M5、问界M7, 能源类型覆盖增程和纯电。
理想增程电动平台开创者,800V高压平台进军纯电市场
增程电动平台的三种动力模式,满足用户不同维度的用车需求。
1)纯电优先:适合可以安装充电桩的家庭,近 似于电动汽车。
2)油电混合:适合公共充电方便的家庭,在电池有一定电量的前提下,增程器低功率运行,油 耗低。
3)燃油优先则适合没有方便充电条件的环境,此时油耗略低于同级别燃油车。
自主研发的1.5T增程器有 更静音、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
自研五合一电驱动系统,使发电效率和驱动效率的峰值均达到了96.5%,并 通过深度集成式设计使重量减轻10%,体积减小20%。
小鹏以科技为导向,技术产品行业领先
小鹏汽车定位“未来出行的探索者”,专注智能汽车,是首个让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在城市场景中量产落地的汽 车品牌、首家具有自研语音基础能力的汽车品牌、推出首个全车全时的语音交互功能。
产品价格带主要覆盖15-42万元。
P7作为品牌旗舰轿车在2022年3月实现单车型交付9183台;P5提出第三生 活空间概念;G9作为国内首个量产800V高压平台,实现全场景智能;G6基于全新扶摇架构,再次强化品牌科 技属性。
蔚来坚持智能领域自研,拥有全栈自动驾驶技术能力
全栈自研EDS电驱系统性能表现突出。
前驱180kW永磁电机最大化续航里程,后驱300kW异步感应电机提供 强劲动力输出。
感应电驱系统采用了铜转子及激光熔焊技术、双三相拓扑结构逆变器技术,实现电机、齿轮箱 和电机控制器三合一。
永磁电驱动系统的系统功率密度行业领先,电机最大效率可达97%。
ICC智能底盘域控制器是中国首个全栈自研智能底盘域控制器。
可统一调整控制车身动态,支持FOTA持续进化。
自研智能驾驶系统NAD,打造AQUILA超感系统和ADAM超算平台,预期实现点到点自动驾驶。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链接」